根據教育局2020/21學年統計數字,於公營及直資普通中學就讀、有特殊教育需要(以下採用英文簡稱SEN)[1]的學生人數為27,990人[2]。當中最多是涉及特殊學習困難、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症,以及自閉症類別的學生[3]。
香港自1997年已開始推行融合教育,至今已超過20年。特區行政長官在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,將投放在融合教育的經常開支增至每年約36億港元,顯示當局重視推動融合教育。現時SEN學生入讀普通學校,而學校推行「全校參與」模式的融合教育,以便有效地照顧學習差異,提升整體教學效能。不過融合教育的推展一直備受關注,尤其在執行上遇到不少問題和挑戰。
2019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發並持續反覆,讓全球的教與學模式不再一樣,同時亦加速電子學習成為新常態。老師透過不同的網上平台向學生教授知識,課堂也不再局限於實體課堂。然而,對於SEN學生來說,他們要理解和吸收知識會較一般學生困難,未必能夠完全適應網上學習的要求,因而影響學習效能。
誠然,電子學習的感官刺激對SEN學生相當重要。在教材中加插多媒體元素,如聲音、動畫、影像等,都有助提高SEN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注力。而老師亦可透過電子平台,掌握SEN學生的學習表現和進度,在有需要時可及早介入。
疫情已持續超過兩年,學校停課及改用網上教學模式,對教師和學生均造成一定衝擊,尤其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SEN學生。他們在進行電子學習時,衍生甚麼困難,以及需要甚麼支援?對於本港已發展逾四分之一世紀的融合教育,又帶來甚麼思考或啟迪?本研究嘗試檢視疫情期間本地初中SEN學生的電子學習情況,並就上述問題進行探討和了解,以期提出可行的改善建議。
研究於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展開,以問卷調查方式分別訪問了209名SEN初中生和61名學校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;另深入訪談16名SEN初中生、10名教育工作者和專家。
研究主要討論
1. 正視SEN學生的電子學習情況。疫情持續並反覆,教與學模式變得不一樣,電子學習成為新常態,對初中SEN學生造成一定衝擊。
2. SEN學生的電子學習效能低。疫情期間SEN學生未能達至「停課不停學」的目的,他們使用電子學習的效果未如理想,欠缺與教師和同學的互動機會,教師亦難以為學生提供個別指導。
3. 電子教學模式過於單一。電子學習中的遊戲和視聽元素能提升SEN學生的學習興趣,惟現時的電子學習模式主要集中在網上授課,形式過於單一。
4. 電子學習對SEN學生是一體兩面。電子學習不能脫離實體授課,兩者並行方能照顧SEN學生的學習需要。
5. SEN學生的電子學習支援不足。SEN學生持續在家中進行網課,惟缺乏家人的協助和指導,加上缺乏社交機會,部分SEN學生出現情緒低落。
6. 開發更多適合SEN學生學習的軟件是關鍵。現時針對SEN學生的網上參考教學資源不足,有需要開發更多適合SEN學生的科技軟件。
1. 成立「融合教育發展基金」,促進針對SEN學生的電子教材和輔助學習科技的研發,並加強教師在運用科技上的專業發展。
2. 構建SEN網上資源平台,整合活動、服務、教學資源、智能解決方案等資訊,讓學校和家長配對合適的服務和解決方案,促進跨界別協作。
3. 在半日面授課堂的模式下,學校應善用下午時間,加強對SEN學生的課後功課和情緒輔導。
[1] 特殊教育需要主要分為9類,包括特殊學習困難、智力障礙、自閉症、注意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、肢體傷殘、視覺障礙(視障)、聽力障礙(聽障)、言語障礙(語障)及精神病。
[2] 立法會文件。審核二零二一至二二年度開支預算 管制人員對財務委員會委員初步書面問題的答覆。頁71。網址:https://www.legco.gov.hk/yr20-21/chinese/fc/fc/w_q/edb-c.pdf。2021年9月14日下載。
[3] 2020/21學年在公營普通中學就讀而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人數:特殊學習困難:12010人、注意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:8550人、自閉症:4990人。同上,頁127。
組員分享
活動照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