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的聲音,能夠為政策注入溫度,為社會塑造未來。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「青年創研庫」,今日(6日)舉辦「十年行‧展新航」誌慶暨「青年創研庫」第五屆就任儀式。歷屆顧問導師及成員聚首一堂,回顧昔日點滴,展望未來願景,同時見證新一屆成員就任,鼓勵他們將豐富多元的青年聲音,轉化為具建設性的實證研究與政策建議,促進青年和社會發展。
「青年創研庫」自2015年成立,每兩年為一屆,匯聚超過200位不同背景及專業的年輕人才,透過研究和行動推動社會轉變,持續為青年創造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。創研庫設有三項專題研究系列,包括「經濟就業」、「青年發展」及「社會民生」。十年來,累計提出逾360項政策建議,其中約30項獲政府採納,展現青年對社會的期許與承擔。
全國政協委員兼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擔任主禮嘉賓,與青年成員分享參與公共事務的睿智。他表示,作為前顧問導師,見證創研庫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努力,其發表的研究報告相當具前瞻性。他以自身經歷分享,明白政策倡議並不容易,社會需要青年的聲音和意見,集思廣益。他期望創研庫能繼續成為政府、社會與青年的橋樑,推動香港持續創新發展。
香港青年協會會長陳維安表示,「青年創研庫」是本地少數致力推動青年建言獻策的平台,始於「未來屬於青年」的信念,鼓勵青年親身參與公共事務。他指出,每項建議背後,都是成員與研究員用心搜集資料、訪談、反覆討論與修訂的成果,並且代表青年對社會的期望。他感謝成員的堅持、顧問導師的同行,以及所有伙伴的支持。
新一屆的顧問導師包括博裕集團行政總裁兼管理合伙人張子欣博士、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兼中國區主席倪以理、香港教育大學講座教授及顧問(公共行政學)張炳良教授、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、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馮應謙教授,以及醫護行者創辦人范寧醫生。
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將於本月17日發表,「青年創研庫」早前向特區政府提交建議書,提出四大範圍與相關建議,旨在推動政府與社會各界以更創新、更長效的方式支持本港青年發展。內容如下:
(一)青年價值觀:「青年創研庫」一項對比研究顯示,年輕一代(25-34 歲)和年長一代(55-64歲)在家庭、工作、房屋及財務等方面存在差異。青年更傾向「養寵物多過養子女」、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及多元職涯,理財態度進取,但對未來信心較低,建議政策避免「一刀切」,建立青年意見渠道,推動跨代交流。
(二)優化香港卓越獎學金計劃:該計劃十年來資助近千名學生海外升學,但存在資源分配失衡、履約率低、職涯配套不足等問題。建議收緊資格,提高文憑試學生比例;改善遴選流程;加強職涯配套;設固定期限及罰則;成立舊生會提升凝聚力。
(三)強化青年諮詢委員支援配套:青年委員參與諮詢委員會面對效能感不足、專業匹配度低及缺乏系統培訓等問題。建議建立青年委員社群,促進跨委員會交流;為新委員提供履職支援;推動職場友好文化,允許青年在工時內參與公共事務,將參與列入企業社會責任,營造支持氛圍。
(四)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國際化倡議:文憑試具國際認受性,惟境外報考人數少,內容偏本地化。建議設立國際版文憑試(iDSE),調整試題難度,增加語文科選擇;在港及境外設立iDSE課程中學;放寬報考資格;制定度身訂造收生政策,確保本地學生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