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

青年創研庫 79
「社會民生」專題研究系列 —— 優化跨境就醫應對醫療需求

 

本港醫療體系一直享譽國際,實行公私營並行的雙軌醫療制度,兩者互相補足;公營醫療服務讓市民於有需要時獲得價格低廉的適切治療,政府亦承擔了大部分醫療成本。然而,隨人口結構逐漸老化,慢性病患者增多,醫療需求與日俱增,加上醫護人手供不應求,均對醫療體系帶來巨大壓力,亟需尋求出路,長遠建立穩建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。

自疫後兩地恢復通關,本港市民北上消費的需求已擴展至看醫生、做檢查。根據深圳市衞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,2023年深圳共為港人提供70萬人次的診療服務 。反映愈來愈多港人對跨境就醫有需求。

不過跨境醫療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,兩地有不同的醫療系統、法規與監管機制,這些因素亦為進一步推動跨境就醫帶來不少挑戰。如何進一步完備支援措施,以應對醫療需求,為刻下值得關注的問題。

基於上述背景,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香港市民在選擇醫療服務時的主要考量因素,探討現時港人在跨境就醫方面的經驗、了解促使和窒礙他們跨境就醫的因素,以及當中的顧慮,希望就優化港人跨境就醫,提供可行建議。

[1] 工商時報。(2024年11月1日)〈「北上消費」後香港人再興起「北上求醫」熱潮 跨境醫療服務成趨勢〉。網址﹕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41101700983-430801

 

20241208_HKFYG_1

發布文件


點擊以閲讀更多

1

研究背景

本港醫療體系一直享譽國際,實行公私營並行的雙軌醫療制度,兩者互相補足;公營醫療服務讓市民於有需要時獲得價格低廉的適切治療,政府亦承擔了大部分醫療成本。然而,隨人口結構逐漸老化,慢性病患者增多,醫療需求與日俱增,加上醫護人手供不應求,均對醫療體系帶來巨大壓力,亟需尋求出路,長遠建立穩建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。

香港的公營和私營醫療制度一直並行,兩者的醫生人手比例各佔50%[1]。現時七成港人在日常求診時會使用私營醫療[2],然而,由於私營醫療的費用較高,只有約10%的病人在專科治療及住院服務會選擇使用私營醫療服務[3]。儘管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公私營醫療協作,以達到分流和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,但成效甚微。廣泛市民仍依賴輪候時間較長的公營醫療服務,導致了公私營醫療的比例失衡。

隨著內地與香港交流越趨頻繁,醫療方面逐步接軌,特區政府先後推出多項措施,包括「支援粵港澳大灣區醫院管理局病人先導計劃」、「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」,以及提出在「醫健通+」五年計劃中推出新功能等,積極推動兩地醫療合作和資源共享[4],銜接大灣區內的醫療服務,以便利港人跨境就醫,為本港市民提供多一項的就醫選擇。

事實上,自疫後兩地恢復通關,本港市民北上消費的需求已擴展至看醫生、做檢查。根據深圳市衞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,2023年深圳共為港人提供70萬人次的診療服務[5]。反映愈來愈多港人對跨境就醫有需求。

不過,跨境醫療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,兩地有不同的醫療系統、法規與監管機制,這些因素亦為進一步推動跨境就醫帶來不少挑戰,當中如病歷互通、醫療資訊的共享、求診者的語言障礙,以及遇上醫療事故的賠償及權責問題等,均備受關注。

隨跨境就醫情況呈上升趨勢,如何進一步完備支援措施,以應對醫療需求,為刻下值得關注的問題。基於上述背景,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香港市民在選擇醫療服務時的主要考量因素,探討現時港人在跨境就醫方面的經驗、了解促使和窒礙他們跨境就醫的因素,以及當中的顧慮,希望就優化港人跨境就醫,提供可行建議。

 

[1]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。(2024年6月26日)。〈立法會一題:公營醫療服務的人手及資源〉。網址︰https://www.info.gov.hk/gia/general/202406/26/P2024062600513.htm

[2] 醫務衞生局。(2023年1月)。〈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《基層醫療健康藍圖》〉。網址︰https://www.legco.gov.hk/yr2023/chinese/brief/hb202301_20230120-c.pdf

[3] 香港集思會。(2011年11月)。〈香港私營醫療市場:當前的挑戰與未來的應對〉。網址︰https://www.ideascentre.hk/wordpress/wp-content/uploads/2009/02/hong-kongs-private-healthcare-market.pdf

[4] 香港01。(2024年8月29日)。〈盧寵茂:積極推動醫療融合 助力大灣區發展生物醫藥新質生產力〉。網址:https://www.hk01.com/政情/1052434/盧寵茂-積極推動醫療融合-助力大灣區發展生物醫藥新質生產力

[5] 工商時報。(2024年11月1日)〈「北上消費」後香港人再興起「北上求醫」熱潮 跨境醫療服務成趨勢〉。網址﹕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41101700983-430801

2

研究主要討論

1. 隨人口結構轉變,本港市民的醫療需要與日俱增。本港醫護人口比例低,醫療體系嚴重負荷;跨境就醫有助紓緩本港醫療服務的壓力,為本港市民提供多一個便利的就醫途徑和選擇。

2. 港人跨境就醫需求有見上升。三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有跨境就醫經驗,其中大部分選擇到深圳就醫,並較多接受牙科檢查和身體檢查。另有專家指現時有不少病患者到內地買藥,因兩地藥物價格差距較大。看病、體檢及買藥成為港人普遍往內地接受的醫療項目。

3. 隨著內地醫療服務質素提升,以及收費相對較低,加上在港輪候公營醫療時間過長;港人跨境就醫成為其中的醫療選擇。

4. 對內地醫療不了解、擔心醫療質素、兩地文化及語言差異、資訊不清晰等情況,窒礙港人往內地就醫。

5. 雖然愈來愈多港人北上求醫,但對內地醫療體系仍存有顧慮。兩地的法規及監管制度有所不同,當中涉及資歷監管、賠償及權責、報告的認受性以及後續治療等,仍有待進一步完善。

6. 香港的醫療體系得到市民的信任和肯定。惟沉重的醫療負擔正是本港面對的巨大挑戰,各方需急謀對策,長遠為本港建立一個穩健和可持續的醫療系統,共同努力。

 

3

研究建議

  1. 建議設立「粵港跨境醫療專責小組」,統籌香港與大灣區跨境就醫事宜,專責督導處理醫療投訴,協調跨境醫療的安排,以及緊急風險應對措施。
  2. 設立「跨境就醫資訊平台」透過正式渠道整合信息,提升資訊的準確度及流通度。
  3. 由於中港兩地醫療文化和語言的差異,相關報告不易被解讀,影響服務提供及判斷。建議兩地醫療院校合作建立語料庫(Corpus),同步優化醫健通功能,以支援兩地醫療報告的不同用語。

活動照片